新聞報道:鄧可,保駕航空裝備
做學術研究和創業看似容易過渡,中間卻有著很多難以逾越的鴻溝。對于很多傳統學者創業,由于長期的學術培養,他們中的很多純理論思維和不接地氣的行動往往成為他們創業成功的掣肘。
北京航峰科偉裝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航峰”)董事長、創始人鄧可正是打破傳統思維而成功創業的學者。
成功轉型學者創業
鄧可出生于1967年,1988年畢業于南昌航空工業學院電子工程系,獲工程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系,獲碩士學位;1991-1999年在中航總014中心第9研究室工作,歷任工程師,研究室主任;199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攻讀博士學位,上了一年基礎課后便到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進行博士論文研究。
2000年至2005年11月,鄧可擔任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測控所所長,教授級高工;2005年12月至2006年10月任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副總設計師;2006年進入清華大學精儀系博士后工作站從事分布式測控系統的研究工作。同時,鄧可還擔任中國計算機控制學會VXI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航空學會試驗技術分會委員,被聘為北航、西工大和河南科技大學的碩士生培養導師,并發表科技論文十余篇。
這完全就是一個典型的學者型技術專家的成長之路,但后來的鄧可卻干出了另一番天地。他跨越了“學院派”與“實戰派”之間的鴻溝。
北京航峰成立于2007年7月,當時從清華大學的一座辦公樓起步,鄧可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和多數公司一樣,北京航峰初期也面臨著資金和市場等問題。制造業的高投入和回報周期長,令很多人都望而卻步。但作為技術專家出身的鄧可,對公司的技術和產品充滿了信心。他利用自己從事多年軍工技術研發背景的優勢,決定先從軍用領域入手,先后為多家部隊單位提供產品和服務,迅速打開了軍用產品市場。
2011年8月,經股份制改造,北京航峰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北京航峰成功掛牌中關村新三板,并首批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為規范管理的非上市公眾公司。2013年3月,北京航峰上榜《福布斯2013年中國最具潛力企業百強》并排名第14位。2015年3月,北京航峰入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份指數,成為新三板的樣板企業。
這一路走來,鄧可和北京航峰只用了七年的時間。
軍民結合務實發展
鄧可崇尚務實,多年的學術訓練養成了他執行力強、精確細致的特點,能承受并做好長期、艱苦的工作。
中國有句名言: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鄧可帶領北京航峰把開發軍用產品的思路也轉移到民用產品上面,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鄧可深知英雄從實踐中來,從市場中來,從社會中來;而絕不是從理論中來,從書本中來,從學校中來。
一直以來,為了穩固公司的基礎,在鄧可的帶領下,北京航峰堅持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加強與部隊的密切合作,一方面全面進入民用航空領域,緊緊抓住航空裝備制造業大發展的機遇,將軍用領域標準應用于民用航空,致力于高端航空保障設備的研發。
正是有了清晰的市場定位和發展目標,北京航峰在高端航空保障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圍繞航空液壓保障、航空電源保障、油液檢測、光電偵查和智能充放電管理系統等領域,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提高研發效率和技術水平、獨立自主研發新技術以形成核心競爭力、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增進技術成果轉化效率等手段,實現多點開花,形成完善的航空保障產品系列。
隨著研發實力不斷提升,北京航峰公司已擁有數十項國家發明專利及軟件著作權等自主知識產權,多項核心技術得到國家高新產品創新和推廣基金支持,并榮獲多項軍隊和地方科研成果進步獎。
談起創業的初衷,鄧可坦言也是一種水到渠成的延續:“在創業之前一直是做軍工產品,很多技術和項目具有極強的競爭力。當時就想把一些軍用技術進行改造,推廣到民用產品市場,服務于社會大眾,看能不能走一條軍民結合的新路子。”就是在這種想法的推動下,鄧可產生了創業的沖動。
以人為本合作多贏
在鄧可看來,做企業必須要同時要做到多贏,讓客戶滿意,讓公司滿意,讓員工滿意。這絕不是一句口號。北京航峰從來都是把員工作為合作伙伴,而不是單純的員工。
正因為如此,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中,鄧可就把自己的股份拿出給骨干員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共同的事業中來,也讓更多的人看到北京航峰“把人力資源當作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不是一句空話。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七年前,北京航峰堅定地踏入油液檢測凈化的專業領域,始終如一,專注投入。一路走來,北京航峰已經掌握油液檢測凈化的核心技術,守護著從天空的飛機到地面的風電機設備的健康,同時抓住機會切入新能源領域,以無處不在的身影見證陪伴著中國機械裝備工業的騰飛和健康發展。
面對創業的“七年之癢”,鄧可直言要懂得珍惜。他說:“我們60后這一代人,對這個時代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激之情。我創業的成功,就是趕上了好的時代。我經常提醒自己和員工,要保持感恩的心態,也要時刻擺正自己和公司的心態。只有這樣,北京航峰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難,抓住更多的機會,成就更大的事業。”
新聞來源:http://www.haidian001.com/hdyzk/html/2015-08/25/content_83605.htm?div=-1